台 灣 好 心 樂 園

= 喜 歡 分 享......分 享 歡 喜 =

~不管講什麼,做什麼,攏是為着你好,為着我好,為着台灣好!~
~台灣若好,你也好,我也好,大家攏總好!~

【醫病平台】你是否也感覺醫療媒體不再可信?

f:id:goodtw:20181030114738j:plain

網路時代,資訊的供應量爆炸式地成長,人們越來越難分辨出哪些是優質內容,也更不願意對內容付費了。示意圖/取自Pixabay

【醫病平台】你是否也感覺醫療媒體不再可信?背後原因其實是整個社會的共業

文/柳林瑋(醫師)2018-09-04

現在Line群組內,還有電視、網路新聞中,時常廣泛傳著許多看似真實,但在真正的醫療專家仔細一看之後,就會發現錯誤百出的所謂「醫療健康新聞」。會有這麼多的錯誤資訊在流傳,必定有個製造的源頭。如果你再仔細去追溯,就會發現,許多這類的謠言,其實源頭竟然就是國內多個知名,而且流量最大的醫療保健媒體!

大家看了可能很難相信,但事實就真是如此。在某個流量排名國內前三的醫療媒體網站上,點閱數前十名的文章,經過我們一群醫療專家檢視後,內容有明顯錯誤的文章數超過一半。而且有趣的是,即使是公開提出指正,這些媒體仍然是大字不改一個,似乎寫得正確不是他們在意的事,只要賺到流量就可以了。

這不禁讓我們這群醫療專業人員覺得困惑,到底醫療保健媒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?或者更根本的,媒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?

. 媒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? 

媒體應該是傳播正確資訊的重要角色。資訊之於民主,就猶如貨幣之於經濟。如果市場上充斥著假鈔,經濟就無法順利運轉。同理,如果沒有正確、優質的資訊,民眾就不可能真正選賢舉能,民主,或整個社會就無法順利運作。因此媒體的角色實在太重要了。

媒體曾經有過美好的年代,但那時候的媒體長什麼樣子呢?在那時候有一群人,堅信正確的資訊會帶來更美好的社會,因此他們為大家整理了正確、優質的資訊,傳播給大家,而良好的內容品質,也讓讀者願意付費,來換得有意義的資訊,優化自己的生活。

那時候有廣告嗎?當然也有。只要是有曝光的地方,就有廣告。這些優質媒體的銷量,證明了它們能為廠商帶來曝光,所以廣告主願意付費給這些媒體,但不致於影響內容的生產。那個年代,媒體、讀者與廣告維持著巧妙的平衡,社會也還能順利地運作。

直到網路帶來的天崩地裂的變化。在這個時代,生產內容的成本大幅降低,載體的選擇更多(從傳統紙本報紙雜誌,出現手機、IPad、電腦、平板),傳播的方式更多(原本是靠送報人、現在有FB, twitter, Line, google),資訊的供應量爆炸式地成長,人們越來越難分辨出哪些是優質內容,也更不願意對內容付費了。

但媒體的存續和內容的生產就是要有人買單。當讀者不再買單時,原本的平衡就被打破了。廣告主幾乎成為唯一對內容生產付費的人。這時媒體還有需要對讀者負責嗎?因此各種業配文、置入文就隨之而來。

內容農場則是另外一種變形。它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提供優質的資訊,而是提供大量可以騙取民眾點閱的內容,一旦取得流量以後,再透過曝光的能力向廣告主收費。

到了這個時代,大家還記得媒體是什麼嗎?提供優質資訊、讓人們的生活與社會更加美好的理想,到哪去了呢?

根據相關統計,接近半數的新聞傾向只採納單一的消息來源(47%),有八成的新聞不引述文件資料作為報導依據(84%),媒體不再作為監督與傳播的守門角色,讓佯裝科學面目的空洞資訊帶著商業目的趁虛而入。

而在所有的問題新聞中,醫療保健媒體就佔了其中非常大的比率。

. 醫療保健媒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? 

所有偽科學的新聞中,有超過3成是醫療相關(未經證實及民俗的療效、醫療減肥偏方,35%)。原本醫療媒體應該讓民眾取得正確醫療知識、過得更健康。現在卻反倒提供了大量錯誤訊息,讓民眾花了大錢還傷了身體。

醫療保健媒體存在的意義,不就是傳播正確的醫療保健知識,讓讀者因此學習到知識,進而產生健康的行為,讓整個社會更健康?

但為什麼這些媒體實際的作為,會是傳播出各種似是而非的言論,讓讀者可能因為錯誤資訊受害,或產生不必要甚至傷害身體的消費,導致整個社會更不健康呢?

為了了解這個問題,我去研究過去台灣的醫療媒體變遷過程,仔細探究後,才猛然發現,這背後其實有個可怕的結構性問題。

其實台灣的醫療媒體,也有過美麗的黃金年代。早在30多年前,就有一群台大的前輩醫師自己辦過一個醫療媒體。當年他們辦了一本名為「健康世界」的雜誌,我曾經去圖書館翻過多次。因為真的都是醫療專家自己寫的、由醫師擔任總編輯,因此內容正確性很不錯,品質也高。在那個年代,健康世界雜誌確實提供了許多民眾可靠的醫療保健資訊來源,只是後來不敵數位化的浪潮,現在已經式微。

後來就是大家熟悉的許多網路醫療媒體的竄起,這些媒體就再也不用醫師當總編輯或全職編輯了,頂多是類似顧問的角色。每一家這類的媒體,都會說自己是以「民眾的健康」為出發點,但實際上看了我們常常是哭笑不得。

許多同業都有類似的經驗,當病人來到診間,有時會跟我們講一些奇怪的醫學觀念,如果我們繼續追問這是從哪聽來的?病人拿出手機給我們一看,常常就是這些所謂的「健康網站」提供的錯誤資訊。

大量的錯誤資訊都從類似的來源被生產,這其中必定有個結構性的問題。為甚麼這個「說要促進民眾健康」的結構,反而是大量產生問題資訊的來源?

仔細去看這些所有醫療健康網站的收入來源,幾乎都是廣告跟業配。再去看看他們的編輯團隊,幾乎找不到相關領域的專家。如果你再仔細翻閱他們相關的內容,其實這些有問題的內容,就是上述問題的總和。收了錢怎麼可能不替廠商講話?而編輯中缺乏真正的專家,自然也沒辦法對有問題的內容把關。

但這樣產製出來的內容,到底最後是幫助了誰?是幫助了讀者,還是付錢的廠商?

這整個過程讓我感到毛骨悚然,猛然想到先前聽過的一句話:「在網路時代,你若不是顧客,那你就是產品本身。」

這句話可能有點難懂,舉個例子吧,Facebook不跟你收錢,但他們把抓住你眼球的時間,還有你的使用記錄和資料,當作產品賣給廣告商。

搞懂了這點,你再想想,這些所謂的「醫療保健媒體」不跟你收錢,那他們怎麼過活?不就是用聳動的標題騙你進來點閱,然後好一點透過廣告,不然就是用內容的置入,再糟一點的根本是顛倒是非,或創造不必要需求的置入,來跟廠商收費,或者讓你買單。

如果你仔細思考,就會了解:「內容的製作就是要錢,誰付你錢,你就對誰負責。當民眾不再付錢,那民眾自己其實就是產品本身。」

 

f:id:goodtw:20181030115052j:plain圖2 內容的製作就是要錢,誰付你錢,你就對誰負責。當民眾不再付錢,那民眾自己其實就是產品本身。示意圖,與內文無關/取自Pixabay

 

. 面臨這個系統性問題,我們可以怎麼做?

看到這,大家可能會覺得毛骨悚然,「原來我平常看到的醫療保健新聞,是這樣被生產的」。但事實上,我們仍然有扭轉這個亂象,或者至少能夠保護自己的能力。

台灣有許多優秀的醫療人才,近年就有些年輕人開始投入醫療媒體的工作,試圖用由民眾訂閱的方式,來產生優質的醫療保健資訊。例如我們在經營的醫療保健網站「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」,就是其中之一。MedMedcine(醫學)的縮寫,Partner則是夥伴的意思,因為我們相信最美好的醫病關係,應該是夥伴關係。在這裡我們除了集合各領域專家整理可信的資訊外,也不時會破解各種迷思。另外我們也開發了一個 Line@ 聊天機器人(點超連結可加入),讓大家可以用line就能查詢各種食品、藥品、保養品的成分資訊。

除了我們在做的事情以外,還有一群年輕人在努力破除網路的謠言,他們做了一個叫做「真的假」的Line聊天機器人,只要你收到一則訊息,不知是真是假時,把這個連結或者是部分文字丟給這個機器人,就會得到相關的查證回覆。

此外,如果大家看到一則讓你驚奇、不太覺得可不可信的資訊時,可以先保持存疑的態度去查證,暫時先不轉發,也可以讓自己不成為錯誤資訊傳播的推手。

在假資訊充斥的現代,目前的亂象不免讓人灰心。雖然這看似最黑暗的時代,但在眾人的努力下,也可能是最光明的年代。衷心期待所有醫病平台的讀者,都能夠成為扭轉這個亂象的助力,畢竟只有正確的資訊,才能降低醫病溝通的成本,促進更美好的醫病關係,不是嗎?

--- 本文轉載自 民報 醫病平台 專欄 -----